如果說秋日的午后,最適合裹緊圍巾,手握一杯拿鐵,在沿街的落葉中兜轉曬太陽,那么屬于冬天的溫暖和愜意,一定是寒夜里熱鬧的集市,閃閃發亮的摩天輪,還有那杯解放了厚重手套的熱紅酒。
熱紅酒
從11月中旬開始,隨著圣誕節的臨近,熱紅酒的季節開始了。在溢滿節日氣氛、寒風瑟瑟的大街小巷,咖啡太寂寞、葡萄酒不夠活潑、碳酸飲料又太冷清,只有那一大鍋熱氣騰騰、充滿香料味道的熱紅酒,釋放著難以抗拒的歡樂和魅力,是冬季當之無愧的 “ 街霸 ” 。
古 希 臘 & 羅 馬
熱紅酒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不喜歡浪費餐桌上每一滴酒” 的古希臘人為了合理利用喝不完的酒,把它們加了些香料又重新煮熱。這一說法的依據來自熱紅酒最早的名字“hippocras”——和古希臘醫學之父Hippocrates同名。
銷售熱紅酒
之后,處處模仿古希臘人的羅馬人也不忘延續這一傳統。關于熱紅酒的最早記錄,就出現于公元1世紀的羅馬,它被稱為“Conditum Paradoxum”,是一種“加入香料、可以用來御寒的熱飲”。
在當時的一本烹飪書中,一個叫 Apicius的美食家記錄下了羅馬人的熱紅酒配方:
“將葡萄酒和蜂蜜混合在一起,煮沸,緩緩過濾浮沫;再加入胡椒粉,月桂樹葉,藏紅花,烘烤過的棗核和棗肉。”
熱紅酒制作
隨著羅馬人在歐洲大陸的版圖不斷擴大,他們的葡萄種植技術、釀酒技術和熱紅酒的配方也一并傳播到歐洲各地。
中 世 紀
熱紅酒,在英語中叫做 “mulled wine”,“mulled”是加熱、加過香料的,這個詞出現在1618年,正是中世紀的晚期。熱紅酒真正的興盛也是從中世紀開始的。
當時,熱紅酒的味道比大多數劣質的葡萄酒、不衛生的飲用水好喝了一百倍;同時被認為具有強身健體、暖身抗寒的功效。
中世紀烹飪書《The Forme of Cury》中提到了當時熱紅酒的制作方法:“將肉桂、高良姜、丁香、蓽撥、肉豆蔻,馬郁蘭等香料磨碎混合,放入紅葡萄酒中,加糖煮沸……”
熱紅酒制作
在德國,關于熱紅酒的最早記錄來自于第一個種植雷司令葡萄的德國貴族Count John IV——以及他那用來飲用熱紅酒的、帶蓋子的純金大杯,距今已經有600年歷史。
英國作家Thomas Dawson在他1596年出版《好主婦寶典》中也對熱紅酒有所記錄:
“一加侖白葡萄酒,兩磅糖,加入肉桂,姜,蓽撥,肉豆蔻粉,高莎草,還有丁香……”
圣誕之歌
北 歐 & 圣 誕 之 歌
中世紀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熱紅酒不再那么流行了——除了在瑞典。瑞典人民對熱紅酒的熱愛一直有增無減。相傳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瓦薩從歐洲南部訂了一批昂貴的葡萄酒到瑞典,卻在炎熱的途中氧化。國王靈機一動,叫城堡里的廚子在酒里面放入小豆蔻,姜,肉桂和肉豆蔻再加熱,并命名此特飲 “Lutendrank”,于是誕生了瑞典版的熱紅酒。
后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種類出現,瑞典烹飪書開始統一使用 glögg 這個名字來統一形容熱紅酒。1800年,加入了干邑的 cognacs-glögg 也開始流行起來。
“ 配料:(每)一品脫葡萄酒加上一滿杯水,許多糖和香料。
熱紅酒
方法: 糖和香料的比例很難掌控,根據個人口味有很大的差異,但是糖占的比例很大。首先將香料放入水中煮,直到香味完全浸入,然后添加葡萄酒和糖,直到它們一起達到沸點,就可以和脆薄土司條或者餅干一起享用了。煮酒需要專用的、非常干凈的鍋。
香料通常使用丁香,肉豆蔻,肉桂等。葡萄酒通常選用波特和波爾多claret。”
在維多利亞時代還有一種叫做 Wassail 的熱賓治酒,通常是加熱帶香料的啤酒或者蘋果酒制成,在冬季也非常流行。
熱紅酒晚宴
今 日 & 世 界 口 味
在接下來的幾個年代至今,飲用熱紅酒成為了全球流行的現象,隨著時代和流行口味的變化,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混釀”配方。從紅到白到sangria、苦艾酒、波特酒,蘋果酒或是烈酒,百花齊放。
在今天的英國,熱紅酒的配方通常是橘子,檸檬,肉桂,豆蔻,茴香籽,丁香和姜等。這些香料被放在糖漿里一起煮沸,然后加入葡萄酒,有的時候還可以加入白蘭地或者姜水甜酒。商店里也有現成的香料包,方便懶人幾分鐘就做成熱紅酒。盛放熱紅酒的容器通常是200毫升的陶罐或者玻璃杯,有的時候用橘子片和丁香做裝飾。
在德國以及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熱紅酒的名字是 “Glühwein”,通常是將紅酒加熱后加入肉桂棒,丁香,八角茴香,橘皮和糖,有時也放香草豆莢。“Glühwein”也可以加入烈酒,如朗姆酒之類一起飲用,這種喝法又叫做 “mit Schuss”(和shots一起)。
在德國某些地區,水果酒(比如藍莓酒和櫻桃酒)有時候也可以代替葡萄酒來做熱紅酒。同時白葡萄酒也可以用來做“熱白酒”,只不過并沒有熱紅酒那么流行。另外,德國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熱紅酒叫做 “ Feuerzangenbowle ”,它和其他熱紅酒的配方是一樣的,只不過在飲用時會格外加入一個用火燒過的朗姆酒棒棒糖。
圣誕節熱紅酒
Glögg, gløgg或者glögi 是熱紅酒在北歐的名字。它們的配方和歐洲其他國家類似,但是偶爾會加入一些比較強勁的烈酒,比如伏特加或者白蘭地。小酒鋪里隨處都可以買到熱紅酒懶人包。北歐人很講究熱紅酒的“配餐”,有自己的一套學問。通常情況下,熱紅酒是和葡萄干、白杏仁以及姜餅一起享用的,不過各個國家又略有不同:
在瑞典,最佳搭配是姜汁面包和一種叫做“lussebullar”的小圓面包。
在丹麥,是æbleskiver松餅。
在挪威,要在吃米布丁之前喝熱紅酒。
熱紅酒也由當初的歐洲移民帶入巴西,被叫做 “ vinho quente ”,喝熱紅酒是慶祝巴西六月節的一部分。在法國熱紅酒叫做“vin chaud”,是阿爾卑斯山滑雪季的流行特飲。
在荷蘭,熱紅酒是大主教之酒,'bishop's wine',在圣尼古拉斯節日里被飲用。
在葡萄牙,流行用馬德拉和波特制作熱紅酒。
醍恩紅酒
在加拿大魁北克,槭糖漿以及烈酒被加入紅葡萄酒里一起加熱,由此得來的熱紅酒叫“Caribou”,通常在魁北克的冬日狂歡節里被飲用。
最后,奉上一杯國際化的、極簡主義的熱紅酒配方:
“橘子,肉桂,肉豆蔻,八角,放入便宜的紅酒煮開,再加一小點白蘭地。”
但愿在這個冬日,這杯又甜又酸的香料特飲除了喚醒味覺,還能激活你回憶里所有關于節日,關于快樂的回憶,成為你冬日里的小高潮。

滬ICP備160428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