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醬酒市場,亂得有點不講規矩、不講情理,亂得又有點貌似要失去控制。很多品牌在招商的時候遭遇“貨到地頭死”,一大批做著醬酒夢的傳統酒商,在購進了一批超越自身消費極限的醬酒之后,又跌回到夢醒時刻,倉庫里存了一堆酒,賣又賣不動,只能留著自己慢慢消化。有過這種境遇的傳統酒商,不管是曾經身為品牌開發商、白酒經銷商還是終端零售商,在踏足醬酒經銷圈之后,大多數人的積極性都受到了極大挫傷。
為了讓更多的醬酒投資者能擦亮慧眼,醍友俱樂部針對2021年醬酒市場的各種亂象進行了深入的總結分析:
亂象之一:傳統產區自亂陣腳,呈現出業態亂、品牌亂、品質亂的尷尬狀態。
可以說,茅臺鎮作為醬酒的主要產區,在一“醬”飛天、萬“醬”爭鳴的態勢下,形成了大廠家賣條碼、小廠家賣酒水、核心產區賣概念、黑心商家賣假酒、投資商賣貼牌、“茅臺鎮”醬酒滿天飛的局面,以至于有懂行的消費者編了順口溜來提醒大家:茅臺多個鎮,買酒須謹慎;長毛非老酒,瓶子刷醬油……
亂象之二:新品牌胡搞亂搞,什么樣的名字都敢起,什么樣的包裝都敢用,什么樣的概念都敢想,什么樣的牛皮都敢吹。
沒有酒廠就“套牌”;沒有基酒就收購雜牌基酒、劣質基酒;沒有歷史就編歷史;沒有文化就“模仿”……誰都想利益最大化,誰都想蹭大品牌的光,誰都想竊取其品牌價值,于是就出現了大批投資商潮水般涌到這些大品牌醬酒產地找小酒廠OEM的景象,于是就出現了用翻砂、竄酒冒充優質好酒,為了圈錢設計出股權眾籌、土埋千斤壇等類傳銷化商業模式大玩金字塔游戲的偷腥者……以上種種,充分體現出了在醬酒熱之下人們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在這種亂象之下,似乎每個人都想去知名產地貼個牌、當個醬酒老板。
亂象之三:一些醬酒老品牌、大品牌霸道營銷,上套、入局的經銷商深切感受店大欺客而苦不堪言。
那些醬酒大牌的一貫套路是,廣告開路、策略算計、漲價利誘。等經銷商被套牢在自家戰車上之后,再借著由經銷商創造形成的市場勢能逼經銷商壓貨。最終,廠家寅吃卯糧、殺雞取卵,經銷商大量囤貨、怨聲載道,消費端口打不開,酒桌消費撬不動,喝的不愿喝,賣的賣不掉,渠道環節形成淤堵,經銷商庫存大如“堰塞湖”。霸道營銷的品牌以透支產業未來為代價,謀取了自己的眼前利益。
亂象之四:產品靠仿,發展靠吹。
醬酒熱的起因,在于資本與市場互相吸引、互相促動、互相包容、互相成就。但是在產品概念、設計理念、營銷模式等等已經被挖掘到山窮水盡之際,一些不愿動腦筋的人們便走上了抄襲之路,包裝抄襲洋酒,品牌擦邊名酒,商業模式抄襲同行,概念抄襲互聯網……除了抄襲,這些廠商還有一個習慣:吹牛。發展模式向經銷商吹,招商業績向潛在客戶吹,企業規模向消費者吹,品牌文化借助廣告來吹,實在沒什么可吹的,就花錢買幾個獎牌,然后畫大餅,吹未來,吹市值……好像不吹出個百億千億都不好意思,最大的牛是直接把自己的未來市值吹到了一線名酒市值總和的規模。
亂象之五:質量靠打擦邊球。
醬酒熱引來了資本,很多資本前往這些大牌醬酒產地貼牌、做OEM產品的投資商,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在明知自己所選的酒廠規模小、根基淺、技術差的情況下,大量收購低價劣質基酒,經勾調后冒充好酒銷售。產品沒有知名度和市場信譽,就花錢請行業內的“專家”們過來搞品鑒,“專家”們左手拿紅包右腳站臺做背書。舍得花錢的醬酒品牌,顯然是為了包裝自己,把自己搞得很有實力,看起來像大酒廠、名酒廠的模樣。
亂象之六:環保意識淡漠。
一些醬酒品牌為了外塑形象、內省成本,把外在的包裝做成了“豪華垃圾”,用玻璃瓶噴漆讓消費者誤以為是高檔陶瓷,用過度包裝制造出了甲醛超標、重金屬超標的“臟”盒,大量使用劣質黑心板、化學污染超標的膠水、污染環境的泡沫,看似高檔豪華的酒盒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污染源”等,存在極大的環保隱患。近年來,越是生產豪華包裝的廠家生意越好也說明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當然,盡管在貌似全民皆醬酒的躁動中,并不乏希望立足醬酒產業、扎根品牌、著眼長遠發展的良心廠商,以北派醬香典范——云門醬酒為代表的一類醬酒廠商,仍然堅持著初心,踏踏實實做產品,用匠心釀造每一瓶好醬酒來回饋消費者和經銷商,成為醬酒市場中的一股清流。
亂象過后才是規范化醬酒行業崛起的春天,真正有實力、認真做產品的醬酒企業迎來了發展機會。在選擇合作醬酒品牌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保障、能長久持續發展的良心品牌,讓自己在市場的競爭中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滬ICP備160428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