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零售,很多人自然會想到永輝、盒馬鮮生、無人超市等新店,會想到O2O、全渠道、會員店等零售新形態。雖然被爆出諸如無法復制、超高費用、技術不成熟等各種問題,但這些創新和探索都值得鼓勵和期待。
新零售時代到來
更主流的新零售,應該是各種傳統零售店面的現代化改造和提升,只有這些主流零售形態順應經濟新常態、市場新變化、消費新變局,實現互聯網化、體驗化、個性化、家庭化、年輕化轉型,能夠滿足日趨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零售才能真正稱之曰“新”。
不久前看過一篇報道,說北京的友誼商店50年如一日,缺少變化創新,雖身處鬧市卻門可羅雀,營業員坐等退休,門店直接從過去的“神壇”走進了“博物館”,令人唏噓感慨。零售業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群眾,而生活是鮮活的、富于變化的,缺乏變化的零售無異于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甚至是緣木求魚。
零售決不會隨著一代人的老去而老化,對于醍恩的合作伙伴來說,更是要對新零售有更清晰的認識和應用,才能更好的經營發展。新零售的“新”應該體現在哪里?以下六個方面或不能少。
新產品
一、組織新商品。
商品永遠是紅酒店面的主要“內容”,商品力永遠是零售店面的核心競爭力。跟新消費熱點總是動態變化一樣,熱銷的商品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比如,前幾年奢侈品非常受關注,增速極快,后來是輕奢受寵,一路領跑,再后來是快時尚唱主角,而現在則是運動大熱,但現在的運動也并非“昨日重現”,而是時尚化、智能化后的運動。
即使只是生活必需品,人們的消費需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風行的膨化食品、果凍、碳酸飲料、反季節蔬菜等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人們越來越青睞果汁、酸奶等健康食品,那些看相不太好、保質期不太長、但自然生長、新鮮無添加的食品、食材無疑更受歡迎。
過去,人們消費更看重物美價廉高性價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品質、個性、服務以及由此帶來的消費體驗,越來越多人的喜愛新奇特商品。
現在的零售店面不主要提售賣商品,而熱衷于強調提供服務、引領新生活方式,但無論是提供服務還是引領生活方式,都離不開商品的支撐,而服務的高下、生活方式的新舊,更與商品創新有極大關系。
因此,新零售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創新類的新商品,既要能體現出新時期的消費趨勢、變革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領性,也要與主流消費群體的消費需求變化相吻合,做到親民接地氣。例如紅酒行業前幾年起泡盛行,沉淀下來以后還是干紅成為主流,而醍恩酒業推出的譽金系列紅酒帶有“再來一瓶”這種自帶流量屬性的創新類產品,在同品類產品中就更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增強客戶體驗
二、發展新業態。
現如今,體驗業態被零售業寄予厚望,購物中心聚焦吃喝玩樂、社交文藝,百貨店布局餐飲、兒童游樂,超市發力生鮮、即食、現場加工等等,都是希望籍此聚客引流、擴銷增收。事實證明,這也是實體零售比較有效的途徑之一。
對于紅酒店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增加餐飲包房、運動室、娛樂室等,業態的魅力正在逐步的創新。同樣是各個國家的酒品,服務重點群體不同,品鑒時餐飲的搭配也更加豐富多樣,特色化、差異化、專業性越來越明顯,細分大幕已經開啟。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是業態創新的重要原則,唯有如此,才能將業態的話題性、聚客力、連帶力發揮到極致。
創新型紅酒店面
三、打造新環境。
紅酒店面其實也是看“臉”的行業,那些高人氣、高銷售的實體店,無不是顏值高、逼格高的好店,供銷社式的環境,幾十年不變的老面孔,很難在時下的市場環境中勝出。沒有創新的環境、氛圍,就沒有所謂的“新零售”。
環境的創新有三個維度,分別是裝修改造、創新陳列和氛圍營造。
裝修改造是一項重要同時相對容易的內容,主要對門頭和內部一部分不合時宜的硬裝進行改動。
創新陳列既包括道具輔料的提檔升級,如酒柜、文化墻等軟飾的更新換代,也包含品類搭配、品種組合、商品展示的創新與變化,一般與經營的調整結合進行。
氛圍營造相當于門店化妝,是一項長期的、經常的功課,主要從感官體驗出發,提升門店的顏值與氣質。
環境不創新或創新不及時,顧客易審美疲勞;但如投入太大,又會加重商家負擔,應把握好度,量力而行,可以制定一個2年計劃改造完成,每2個月動一處,顧客也能感受到變化。
其實,環境的提升特別是氛圍的營造并非投入越大越好,也可以使用“巧實力”,比如將各種葡萄元素引進店內,投入并不大,卻能收到非常好的視覺效果,值得借鑒。
新技術
四、應用新技術。
有人說新零售不唯新技術,這當然是對的,但新技術對新零售的重要性卻不言而喻。
紅酒店面的新技術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對營銷層面,利用公眾號、微信、百度等平臺,強勢宣傳品牌和產品,引流到店內;二是便捷服務、提升消費體驗層面的技術,如智能音響、VR實景、移動支付、電子價簽、智能送貨等等,這些技術沒有或者滯后會影響消費體驗;三是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效率、助力供應鏈升級、精細化管理層面的技術,如移動辦公、信息化、銷售數據管理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為“技術控”的紅酒店面贏面會更高。
五、建立新管理。
零售行業當前的形態,很大程度上緣于管理的粗放、低效。
在過去的“黃金時代”,太多的商家熱衷于跑馬圈地,習慣于規模驅動,過去不屑于精細管理,因為躺著就把錢賺了;現在則是不知如何實施精細管理,所以“新零售”一來,很多商家的利潤出現了斷崖式下跌。但是,我國經濟仍在中速增長,市場需求的蛋糕也依然在變大,特別是進口紅酒行業仍然處于高增長態勢。
精細管理是零售商家的基本功,如果都能讓成本、費用低一點,讓商品周轉速度快一點,讓員工效率高一點,讓各類損失損耗小一點,最多受到的影響就是增速下降,而絕不是業績下滑,更不可能會是虧損。
成本控制不是片面地縮減開支、壓縮成本,不進貨、少進貨不光會導致斷貨,實際會增加成本,不招人、降薪減少的開支反而導致沒人干活,都是殺雞取卵、飲鴆止渴。人工成本貴是不爭的事實,但企業要做的不是減薪,而是激發員工潛能、提高人效,“工資最高的時候成本最低”非常有道理;同樣,也不能犧牲品質、體驗來減少開支,而是要杜絕不必要的損失與浪費。這些都需要通過管理來實現,建立高效精細化管理需要從體制機制、流程體系等方面入手。
六、玩轉新營銷。
整個零售業的營銷正在發生本質的改變,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簡單的打折、滿減、買贈效果越來越差,一點也不新鮮,既犧牲了毛利和利潤,對消費者的拉攏和吸引作用也非常有限。
紅酒店面的營銷離不開價格因素,但怎么打好“價格牌”卻大有學問,配以恰當的活動、氛圍和包裝宣傳十分重要,常言說得好,“性感并不是無底線的暴露,而是若隱若現恰到好地處的顯露”,活動設計、氛圍營造、宣傳推廣就是“若隱若現”,就是“恰到好處”,它會把價格的“性感”放大到無可抗拒的誘惑。如醍恩酒業在7月為部分合作伙伴打造的互聯網交互式新型營銷方案就取得了一定進展,注重的是一種軟滲透,而不是“硬廣”。
好的營銷或不宜過多過濫,那樣會產生“審美疲勞”,造成資源投入的低效,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把營銷分成層次,年度營銷方案、季度方案、月度方案、節點方案區分清楚,投入的資源也肯定不同。營銷需要年輕的心態、激情,出來消費,沒有誰希望看到正襟危坐的一本正經,醍恩目前也擁有大量的營銷方案供各位伙伴進行選擇。
進口紅酒行業持續增長
新零售不是憑空而來的怪物,它是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既有堅持、又有發展,既具前瞻性、又須接地氣。能不能稱為“新零售”,關鍵不在于是否“顛覆”、“革命”——這些更多的是體現在觀念、理念上,零售之“新”,最根本的在于適應變化,貼近需求,真正讓消費者喜歡,感到快樂,而不是炮制新“概念”、新“理論”。零售應該每天都是新的,零售的“新”能夠很直觀地觀察到、體驗到,經過這一輪的“新零售”風潮的洗禮,迎接我們必定是更美好的明天!

滬ICP備16042859號